营业时间
9:00 - 18:00

服务热线
020-86655300

货运知识

科学构建国有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日期: 2024-07-26 21:28:39 来源: 乐鱼体育平台网页版登录

  为了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成果,更加高质量地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必要建立国企高水平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便于有关部门掌握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存在的不足,及时找到解决的方法,推动实现国有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应深刻把握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这一角色定位;基于分层分类、国际领先、动态调整、数据安全和评价科学等原则,以共性与特性相结合、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并轨的逻辑,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的国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和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更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种原因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两种类型的扩大再生产模式,他提出:“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的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按其实际内容来说,就是规模扩大的再生产,而不论这种扩大是从外延方面表现为在旧工厂之外添设新工厂,还是在内涵方面表现为扩充原有的生产规模”。外延扩大再生产强调通过追加投资和增加劳动力数量,以扩大生产能力或新增工程效益来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内涵扩大再生产则将生产效率的提升、经济结构的优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2017年12月,习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由快速地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们国家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目前学术界对“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方向,包括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价值理论、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评判体系与测度、高水平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和实现途径等,关于企业高水平发展还缺乏专门的研究。不过对于世界一流企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管理学研究已较为成熟,这些研究可以为开展国有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系统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

  国有企业不同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是纯粹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企业,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更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故,国企高水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或许可以借鉴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英文翻译为“performance”,也被称作效绩,是一种普遍应用于考核组织系统运作结果的概念,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等都存在绩效目标的考核,统称为“绩效导向”。绩效往往不是单一指标所能反映的,而是一系列指标共同构成的体系,虽然不同类型的组织在绩效考核内容上存在差异性,但提升绩效是所有组织运作的首要目标。绩效评估体系一般包括评估对象、评估定位、评估内容和评估机制等要素。具体来看,评估对象即被评估的组织机构,本文指的是国有企业;评估定位是评估实施的预期目标,本文指的是国有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成果,如发展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评估内容包括评估的指标及其权重;评估机制包括评估主体和组织主体、评估的实施程序和方法、评估结果的运用方式。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基本从评估主体的角度出发,其评估定位是为了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设置的关键目标任务,评估指标、标准和权重均由上级政府制定,评估主体一般为上级政府,属于“自上而下”的绩效评估,常以考核的形式出现,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是其中的代表。一流国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也可借鉴这种形式。

  进入新时代,国资国企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都有明显提升,规模效益不断攀升,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122022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31.4万亿元增长到81万亿元,利润总额从1.3万亿元增长至2.6万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8%、提高1.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6.3万元/人、增长84.2%;10年来上缴税费约占全国税收收入的七分之一,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1.21万亿元。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内的公司跻身世界500强的数量,由2012年的65家增至2023年的97家,榜单前十名中,有3家企业是中国国有企业。但是,不能盲目乐观地认为上榜企业多、利润总额高、平均规模大就达到了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在反映企业发展质量的相关指标上,我国国企与欧美乃至日韩的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企业研发能力、社会声誉及影响力上,部分国有企业仍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需要的国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主动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外延,引导国有企业更加关注经营成果的“含金量”,促使国有企业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激发发展潜力、增强增长动力、提升发展质量,更好地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实落地。指标体系设计和选取需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是“相同”中查找“不同”。国有企业出资人皆为国务院或地方人民政府,主要类型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国有资本参股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都是企业规模做大、企业效益提升、国际化程度提高和创新能力增强。但是,不同国有企业在功能属性和行业类别等方面具有差异,在对标评价时需要分层分类才有可比性。与此同时,国企具有双重目标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目标和服务于国家战略、国计民生的公共目标,因此在设计评价体系时要兼顾这两类指标。

  二是“全面”中体现“精准”。国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应该分为产品业绩能力、产品服务质量、品牌资源能力、品牌社会责任、自主创新能力、公司治理能力等六个维度。行业划分以国资委监管企业行业大类为基准,大致分为市场竞争类、金融服务类、功能保障类。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也要根据每一大类行业内部的企业特征,结合行业具体指标可获得性,围绕各维度设计若干二级指标,以及一定数量的动态指标、个性化指标。更重要的是,需要制定动态指标方案,建立定期评估和实时监测机制,及时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是“国际化”中彰显“中国化”。世界一流企业通常指的是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在全球行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在全球产业发展中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企业。国有企业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实现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在产品创新、技术研发、风险管控、公司治理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评估我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状况,不仅需要对标对比在成长性和稳健性上国际领先的企业,找差距、明方向、补不足,更要彰显中国特色,凸显出国有企业在反映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上的贡献。毕竟,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反映国有企业社会效应及承担国家特殊职能的指标必不可少。

  四是“静态”中谋求“动态”。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设计国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体现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保持评价指标选择的相对稳定性。随意更换评价指标容易失去同以往数据的对比参照性,以及对国企高质量发展进度的评估连续性。但也要明确,国际领先企业本身会随着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而变化,一些企业可能随着环境变化不再领先,一些原本不领先的企业反而可能随着环境变化而反超;随着时代变迁和政治经济环境变化,一些原本符合当下世界一流企业评价主流观点的评价指标可能也会失去参考价值。因此,需要根据时代和环境变化动态适度调整行业标准和评价指标,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树好标杆、当好向导。

  国外企业发展评价标准主要围绕以下方面:第一,单一标准。英国《金融时报》的《全球公司排行榜》以市值和规模表现为主,美国《财富》的世界500强企业以销售收入表现为主,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标准普尔(Standard& Pools)评判世界500强企业的标准以公司信贷表现为主(包括营业收入、利润和偿债能力),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社(Bloomberg)的评判标准以公司综合业绩为主。第二,国际认可度。具备健全的公司形象标识体系,在国际上拥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是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评判依据。“全球话语权影响力”与“国际化能力”分别从跨国经营绩效、全球产业地位与品牌影响力三个方面对世界一流企业的整体认同程度进行量化,是国际上众多评价机构重点考量的两类指标。第三,可持续发展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抵御风险的系统是否完备,以及能否对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管理,从而维持自身竞争优势;二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主要通过“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及投入强度”和“科技成果转化”这两个方面来衡量。第四,综合竞争力。世界一流企业一般都具备相当程度的规模效应,盈利能力、股票收益率、市场份额和占有率也都很高。评价指标体系一般聚焦“效率效益”和相关指数,以企业的运作效果为重点来评估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近几年国内企业发展评价标准特别是面向中央企业的评价标准不断完善。2020年,国资委为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了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最初形成了以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考核指标的“两利三率”评价标准。2021年,国资委为了提高中央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了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形成了“两利四率”评价标准。2022年,国资委进一步提出“两增一控三提高”的总体要求,并通过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等工作将指标分解到每一家中央企业,统领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2023年,又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年度经营目标,将主要经营指标由原来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一利”指的是利润总额,“五率”分别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效率和经营活动现金流,不断提升资本回报质量和经营业绩“含金量”。

  充分把握国企高质量发展内涵与指标设置原则,结合世界一流企业指标评价的相关研究启示,本研究基于数据安全和评价科学原则,以共性与特性相结合、经济和社会双重目标并轨的逻辑,初步构建了一套能够反映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运作方式和流程进行了简要说明。

  指标体系搭建。在指标选取上,切实遵循通俗易懂、操作简便、去粗取精的原则,选取具有可操作性、可比较性、高代表性和强客观性的指标。最终尝试构建了涵盖“业绩经营能力”“产品服务质量”“资源配置能力”“社会责任担当”“自主创新能力”“公司治理能力”六个维度,由“基础指标”“可选指标”“个性指标”三级指标共同构成的国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该指标体系重点考量国有企业在管理能力、企业规模、企业效益、国际化程度、企业创新能力和社会保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将行业大类分为市场竞争类、金融服务类、功能保障类,凸显了国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性。

  行业评价基准选择。按照国资委监管企业公布的主业目录进行梳理,并将细分主业逐一与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资本市场主要券商的行业分类等进行比对,界定了可比行业。每个行业分别确定10家年末股票总市值最大的国际上市企业作为对标基准,通过沪深交易所公开数据获取所研究的每家企业数据。为了避免单个公司在某一年的股价反常变化,将最近几年的平均市值当作是最后的“对标企业池”。通过在同一年度内的产业内进行横向比较,来评估评价对象(国有企业)和产业标准(“对标企业池”)之间的具体指标的相对区间。

  单项指标评价方法。从国企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中,选择出行业对标样本企业的主要评估指标。初步确定主要评估指标之后,以“对标企业池”过去几年的样本信息为基础,将单个年度的指标评估分界线进行四个层次的划分。进而,运用如前所述的行业对标评价方法分别评价单个指标,从而确定各单项指标的等级。

  整体指标评价方法。强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主要是因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崭新课题,其本身具有复杂性,测度指标涉及多个维度,现有统计体系未必具备与此契合的所有数据基础。正因如此,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个评价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定性评价,得出各个评价结果的权重。进而,以权重及每单个指标在行业对标样本中的分位值为依据,综合计算总和分数(内部披露),确定评价对象的总体评价。

  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应用。通过对评价体系的实践检验,并与被监督的公司进行座谈和交流,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以该评价体系为参照系统,评估不一样先进技术(发展评价,主要包括成长性、研发能力等指标)、各种风险控制指标(控制风险,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结合被评估目标剖析原因,给出奖励、惩罚及改善方案。基于发展评价和风险管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定期追踪,掌握评价对象贯彻改进建议的进度,督促评价对象加快高水平发展,缩短与世界一流企业参照体的距离。

  国有企业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排头兵,在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支柱性产业内处于龙头地位,对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营造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举足轻重。总体而言,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取得了重大成果。然而,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国有企业总体上与世界一流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更加科学、直观地掌握国有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成效,我们初步构建了国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诚然,受数据可得性和研究能力等各种因素限制,本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较多的不足。后续可以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权重进行更加科学的赋权,持续完善国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非上市国有企业的指标数据库,为其他类型企业构建高水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明确考评国有企业高水平发展进度的牵头实施部门,督促更多国有企业尽快跻身世界一流企业行列。

  另外,在不影响国有企业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参考华为的虚拟受限股权和时间单位计划,通过企业分红激励改革,鼓励国企管理者和职工积极参与到企业规模、成长水平、资产收益率与企业创新等方面的提升过程中。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国有企业更加需要强化社会责任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开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作者为曹春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企业研究院国有企业党建研究中心主任;俞俊利,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营商环境与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心主任。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72132006)、面上项目(批准号:72072189)阶段性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生、上海市财政局经济建设处科员徐天久对本文亦有贡献】

  [1][德]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

  [2][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

  [5]黄速建、肖红军、王欣:《论国有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10期。

  [6]吴建南、阎波:《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路径选择福建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2期。

  [7]陈宗胜、杨希雷:《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思路》,《国家治理》,2023年第1期。

  [8]曹春方、张超:《产权权利束分割与国企创新基于中央企业分红权激励改革的证据》,《管理世界》,2020年第9期。

新闻资讯

联系方式丨CONTACT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