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农产品的特性,对物流体系的要求极高,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鲜的农产品运送到餐桌上。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机构,以农产品智慧供应链为专题,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能效评估与碳排放核算可为食品冷链节能减排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工具和实践支持,同时也是实现食品冷链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首先阐述了一般食品冷链中能耗与碳排放的关系,以及太阳能值、标准煤和等效电3种能耗折算标准的原理及应用,并对食品冷链各环节能源消耗情况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宏观能效、微观能效、能源经济、环境能效、综合能效5个方面提出了10个能效指标,构建了食品冷链能效评估指标体系,并综述了其他能效评估指标和方法。
研究重点对中国电力碳排放因子作了论述,并回顾了排放因子法、生命周期评价法、投入产出法,以及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法4种碳排放核算方法的由来、原理以及优缺点等,以及生命周期评价法在食品冷链碳足迹计算中的基本流程,并提出了食品冷链节能减排策略。最后,对食品冷链的能效评估与碳排放核算进行了简要展望,以期为推动中国食品冷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科研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重点实验室、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一代信息技术促使冷链智能化水平得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精准把控智慧冷链发展水平是实现技术瓶颈重点突破与发展趋势战略布局的前提基础与保障。基于此,研究从供给能力、仓储能力、运输能力、经济效益、信息化水平等维度构建了中国智慧冷链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并结合优劣解距离法对2017—2021年中国30个省市(不包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的智慧冷链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市的影响变化。
研究根据结果得出,经济发展状况、配套设施建设与信息化水平对智慧冷链建设影响作用较大;东部沿海地区智慧冷链发展普遍较好,西南和西北地区发展缓慢,整体发展较为落后;评价指标具有非常明显时空异质性,影响程度随空间位置和时间发生明显的变化。为提升中国智慧冷链整体发展水平,就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转型升级提出对应发展对策。为实现中国智慧冷链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等提供科学依据。
保障农产品物流稳定性即是保障民生问题的关键。对农产品物流需求的预测是合理规划农产品物流稳定性的重要保证。然而,农产品物流需求的预测实际较为复杂,预测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对农产品物流需求预测的准确性,需要仔细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
研究以农产品物流需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Informer神经网络构建预测农产品物流需求的神经网络模型,以华中地区河南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为例,对三省的农产品物流需求来做预测。
对比根据结果得出:研究构建的基于Informer神经网络模型,对华中三省的农产品物流需求预测的结果较为准确。该研究在2021年物流运输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一定要保证物流运输效率,加强物流运输能力,以满足华中地区日渐增长的物流需求。
科研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农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冷链物流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与市场需求量呈一直增长态势,同时也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为满足未来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绿色低碳转型成为中国冷链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新特征与新方向,但前提基础是精确认知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鉴于此,首先从能源转型、技术创新、经济效益、国家政策四个层面构建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评价体系,并针对不一样指标进行权重以及障碍度分析,探究不同指标对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的影响度。其次,采用熵权-优劣解距离法评价模型对中国2017至2021年低碳冷链物流发展状况进行评分,确定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情况。
研究根据结果得出,在不同指标中,绿色包装材料使用增长率、低碳技术论文发表数、科研人员占比、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增长率、氢氯氟烃制冷剂缩减率权重占比高,对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影响较大。目前,中国低碳冷链物流发展虽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发展阶段。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BT财报瞬析】【BT财报】兴业银行2023中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度的提高总资产稳步增长
2024-02-14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江西省分行辖内分支组织工作互联网出口上收服务项目(第2次)中标提名人公示
2024-03-03